项目名称:一种可调节桩顶变形的扶壁肋桩式桩板挡土墙
完成单位:四川志德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水平
综合得分:86.49分
评审专家:李耀家(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刘晓东(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周灵(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董建辉(成都大学)、张良(西南交通大学)、付成华(西华大学)、蒋发森(四川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在此成果中,该单位开展了一种可调节桩顶变形的扶壁肋桩式桩板挡土墙研究。以目前挡土墙施工过程中实际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研究、采用抗滑桩、抗滑桩肋板(牛腿)、扶壁式挡土墙、竖向预应力地锚四部分组成,通过竖向预应力地锚设置,人为有效控制桩顶位移,提高支挡结构的悬臂支护高度。结果表明,该成果适用于支挡结构悬臂高度大,地层条件复杂,安全等级要求高,特别是无法施工横向锚索,或传统的抗滑桩、锚拉桩等均无法达到治理目的支护工程。
主要创新点如下:
1.该成果利用扶壁式挡墙及其上土体自重竖向压力和水平压力、竖向地锚预拉力、牛腿自重转化而形成作用于桩顶的竖向荷载、水平荷载和反向弯矩,与冠梁连接的地锚以及与抗滑桩本体连接的第一肋板,大幅减少抗滑桩的桩顶位移,使支挡结构的悬臂高度在不使用横向锚索的情况下达到25m^-35m。降低施工难度,节约工期,降低工程造价,是一种新型的支挡结构。
2.该成果通过抗滑桩、扶壁式挡土墙及竖向可调锚地锚共同作用,因此抗滑桩的锚固深度较常规设计小,同时,由于扶壁肋桩式桩板挡土墙设计的控制条件不完全是桩顶位移,因此可充分利用材料自身的强度,设置的地锚竖向作业井,实现预应力大小可人为控制,在地锚上方对地锚进行二次张拉,可作为桩顶变形过大的应急抢险手段,具备较好的经济性及实用性。据查新结果,国内未见“可调节桩顶变形的扶壁肋桩式桩板挡土墙施工工法”的公开文献报道。
3、该成果降低工程难度和工程造价,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在多个项目的使用,对边坡沉降、位移监测、各项质量、安全指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充分说明该成果在支护工程中成功应用且社会及经济效益良好。
综上所述,评审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同类技术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