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回到主页

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功能扩展示范建设

完成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项目名称: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功能扩展示范建设

完成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技术水平:国内先进

综合得分:81.9分

评审专家:程励(四川大学)、肖俊(浙江大学)、刘加(清华大学)、刘驰(北京理工大学)、孙根紧(四川农业大学)、汪华章(西南民族大学)、张士勋(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在此成果中,该单位面向核聚变博物馆宣传讲解教育实际需求出发,开展了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功能扩展示范建设。该成果使用了大量声光电、虚拟现实技术,使信息传递手段更加丰富立体;综合运用“展品+图文+场景+VR+互动”等多种手段丰富了博物馆馆藏,提高了大众参与热情。具有很好的社会文化效益。

主要创新点如下:

  1. 运用VR技术与声光电技术进行展陈设计,大力提升了博物馆原有各展厅展品展示效果,推动了博物馆馆藏数字化;
  2. 通过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综合运用“文物+图文+场景+VR+互动”等多种手段每年吸引10万多人次参观。本项目以博物馆模式保护核工业文化遗产,有利于普及传播核科学知识,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
  3. 集合了文本、动画、图形图像、VR虚拟现实等多种媒体信息的优势,改变了传统的静物展示模式。沉浸式虚拟现实通过构建可视化场景,能够直观形象的向使用者展示,带给观众“感性的理解”;
  4. 该成果是我国唯一一座对公众开放的核聚变博物馆,在全国科技周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科普宣传作用。已应用于乐山地区的大、中、小学生,面向他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宣传教育,进一步发挥了博物馆的育人功能;
  5. 本技术有效数字化永久保存了年代久远的收藏品及易损文物;

综上所述,评审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在博物馆建设领域的同类技术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broken image
上一篇
西昌区域胸痛中心的建设
下一篇
快装速卸式可回收锚索施工工法
 回到主页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