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回到主页

【评价案例】C35超缓凝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

· 评价案例

C35超缓凝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

2019年5月10日,由成都博智睿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组织专家对成都宏基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C35超缓凝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成果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如下:

成果名称:C35超缓凝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

完成单位:成都宏基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科技成果评价结论

1、针对超缓混凝土既要求早期有较长的凝结时间,又必须有足够的后期强度的突出问题,系统研究了不同组分掺量对凝土强度和凝结时间的影响,获得了满足初凝时间和后期强度、性能稳定的C35超缓凝混凝土,为创新地铁、公路、桥梁、隧道等钻孔咬合桩的混凝土设计、施工及维护的应用技术奠定了实践基础。

2、研究明确了超缓凝混凝土各材料组分的合理配比,探明了不同组分配合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后期强度,为超缓凝混凝土满足初凝时间和保证后期强度提供了技术支撑。

3、创新了混凝土各组分的合理配比,使得各原料之间相互配合所得到的超缓凝混凝土28d强度大于40MPa,凝结时间大于100小时,较现有的超缓凝混凝土强度提高了50%,凝结时间提高了25%-65%。

4、本成果已在中铁十八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等公司应用,已达到产值6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本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地铁、公路、桥梁、隧道等钻孔咬合桩的混凝土设计、施工及维护的各个环节;获授权发明专利 2项,实用新型专利 5 项。为四川省绿色环保搅拌站建设、管理和评价标准的编制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该成果对超缓凝混凝土各组成材料配合比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紧密,创新性突出,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广泛的工程推广价值。

本次专家组成员

刘长武 四川大学

曾晓辉 西南交通大学

郑朝宝 中铁岩锋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赵其华 成都理工大学

王全才 中国科技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焦楚杰 广州大学

马建新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评价服务体系

本次评价采用由四川省科技成果评价服务联盟、四川省科技厅等团队研究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含理论方法、分类评价指标、大数据分析架构、服务规范等内容。

本成果已在四川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档案管进行登记备案,已领取四川省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及四川省科学技术成果完成者证书。

上一篇
【评价案例】4000kg/m3级泵送配重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
公司受邀参加“2019北交金科合作机构迎春茶话会”
 回到主页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