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专利大数据服务系统建设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水平
综合得分:86.90分
评审专家:苟浩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肖俊(浙江大学)、吕泽均(四川大学)、范勇(西南科技大学)、项荣武(沈阳药科大学)、黎珂(工业信息安全(四川)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程丽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0研究所)
在此成果中,成果完成单位专利大数据服务系统建设工作,构建出集“IMS”(情报分析/Intelligence、指标模型/Model、应用场景/Scenario)于一体的系统平台,平台已拥有100多个国家的超1.6亿条专利数据,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专利数据检索与分析、专利大屏和专题数据库等服务,通过本平台的研发应用为科学研究和科技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优良的服务,在知识产权创造、申请、运用、管理和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进步。
该成果主要创新如下:
1、该成果面向具体学科应用场景,结合专利内涵深度、精准挖掘的需求,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深入挖掘科技情报内在关联关系,对专利信息进行深度、精准的揭示与组织,提供融入创新活动全生命周期过程的专利分析服务,发挥科技情报大数据挖掘对创新规划部署、关键路径选择、知识产权保护等的决策导航作用;
2、该成果利用三级指标模型研发了专利监测分析系统,结合应用场景可提供领域专题知识库构建能力;同时还可对专利信息进行深度、精准的揭示与组织。具有易部署、跨平台、低成本、高安全性等特性,结合大屏可视化实现丰富的界面效果和交互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3、该成果解决了专利文本的复杂性、专利数据的多样性、专利更新的快速性、专利价值的敏感性等问题,实现了在线专利多层级粒度在线标引流程;集成50多个基础指标构建专利指标模型,实现了科技情报挖掘监测;能够快速搭建专题知识库,实时、快速洞察;领域专利技术动向;
4、该成果已授权软件著作权2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发表期刊论文30篇,出版专著1部,成果应用于全球专利大数据分析监测平台和碳达峰碳中和专利信息平台当中,合同金额40万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评审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领域的同类技术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评价服务体系:
本次评价采用由成都博智睿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科技成果评价服务联盟、四川省科技厅等团队研究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含理论方法、分类评价指标、大数据分析架构、服务规范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