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回到主页

重要食源性致病菌识别溯源技术创新及应用

项目名称:重要食源性致病菌识别溯源技术创新及应用

完成单位: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扬州大学

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综合得分:87.41分

评审专家:刘秀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阚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控制所)、郭云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崔生辉(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陈谋通(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邹立扣(四川农业大学)、张安云(四川大学)。

在此成果中,成果完成单位研发和创新了食源性致病菌精准识别鉴定和溯源方法,在国内率先建立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络体系,开展全链条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揭示了重要食源性致病菌时空分布特征和耐药变迁规律,为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食品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

主要创新点如下:

1.该成果研发和创新建立了十余项食源性致病菌精准识别鉴定和溯源方法,实现对常见和未知食源性致病菌识别鉴定及溯源技术突破。部分纳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手册,在全国食品检测机构及省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使用。

2.该成果在国内率先构建了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络体系。连续系统开展全链条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获得了连续19年重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和感染基础数据,发现了主要食品重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关键环节,提出了针对性防控措施,切实保障了公众的健康。建立了重要食源性致病菌菌体库和信息资源库,解决了菌株和数据分散的问题。

3.该成果应用建立的识别溯源技术,成功诊断2023年国内首起由产F7型肉毒毒素的巴氏梭菌污染预包装熟肉食品引起的跨省(四川、广东)重大肉毒毒素中毒事件,2014年全国首次成功追溯由阪崎肠杆菌导致的婴幼儿病例感染的来源,2013年诊断一起中央电视台关注的学校重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4.该成果开发了fargo细菌耐药基因分析软件以及基于实时测序的耐药病原菌基因组完成图快速解决方案,在全球首次发现了全球流行的高风险多重耐药鼠伤寒沙门氏菌单相变体为mcr-1的主要载体,阐明了重要替加环素耐药基因tet(X)及粘菌素耐药基因tmexCD-toprJ在食品全链条的流行分布特征和传播机制,相关工作属于国际领先水平。

综上所述,评审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在卫生检验和食品卫生领域的同类技术中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评价服务体系:

本次评价采用由成都博智睿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科技成果评价服务联盟、四川省科技厅等团队研究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含理论方法、分类评价指标、大数据分析架构、服务规范等内容。

broken image

上一篇
微波异质集成高密度印制电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下一篇
碳酸盐岩储层一体化复合酸关键技术及应用
 回到主页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