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博智睿通科技有限公司组织了7名同行业专家对成都中医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完成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的中医康复及辅助决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实施了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在综合了7名同行业专家意见后,形成如下评价意见:
项目名称: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的中医康复及辅助决策关键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水平
综合得分:87.96分
评审专家:张安仁(上海同济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董小丽(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罗伦(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杨永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胥方元(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文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钟建国(成医二附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
在此成果中,该单位结合传统中医特色康复技术与现代先进信息化技术,预测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痉挛发病风险和康复疗效,挖掘文献与医案的有效评定处方和中医康复方案,研发智能康复管理与决策平台原型,实现患者个性化康复管理,并进行了推广应用,有效提高康复治疗和管理效率,缓解肢体痉挛,改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与家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其主要创新点如下:
1.该成果以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为研究对象,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规范化、标准化中医康复诊疗方案,针对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开展一系列中医康复辅助决策关键技术研究,包括卒中后痉挛中医康复共性技术探索、相关医案和文献数据挖掘、痉挛风险和康复效果预测、评定方法和康复训练方案推荐、交互式训练模式探索等,研发智能中医康复管理与辅助决策平台,并开展临床示范研究。
2.该成果制定了规范化、标准化的中医康复诊疗方案,解决了目前卒中后痉挛的中医康复诊疗方法因参差不齐、缺乏标准规范化限制了其大范围推广和应用的问题;采用数据异构技术,融合人口统计学信息、中医诊断、中医康复方案等建立高效的中医康复智能训练和管理平台,帮助患者减少病痛、恢复功能、重返社会、创造价值,直接减少脑卒中后带来的沉重卫生经济负担,促进了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3.该成果结合传统中医特色康复技术与现代先进信息化技术进行了系列创新性研究,开发了预测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痉挛于决策平台,实现了患者个性化的康复管理。
4.该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4篇、知识产权9项、培养硕博士9名,已应用于6家医疗机构的临床诊疗当中,累计政治患者1560例,切实提高了卒中后痉挛的中医康复医疗服务水平、改善了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康复治疗和管理效率,惠及了广大群众。
综上所述,评审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在中医康复学领域的同类技术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评价服务体系:
本次评价采用由成都博智睿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科技成果评价服务联盟、四川省科技厅等团队研究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含理论方法、分类评价指标、大数据分析架构、服务规范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