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2日,成都博智睿通科技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对由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成都海关口岸门诊部)、扬州大学联合研发完成的“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对”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评价专家审阅项目资料,听取研究报告,经质询和讨论,形成评价意见如下:
一、提供的资料规范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创建了多病原检测和非靶向病原识别技术平台,在重大疫情病原检测和应对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了53种传统和新发传染病及罕见、疑难感染性疾病检验诊断方法;构建了病原微生物快速精准识别技术和平台,为开展“人-动物-环境”综合监测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应对奠定了基础,在国外输入传染病和本地暴发疫情的病原鉴定和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建立了跨部门综合监测体系,开展了传染病监测示范。在医疗卫生、农业、海关、教育科研等部门之间建立技术协作机制,构建基于“人-动物-环境”全传播链的重点传染病综合监测平台,对十余种危害性较大的自然疫源性和人畜共患传染病开展病原学监测,解析传播规律,构建病原的本底数据库;对重要传染病开展溯源监测,在省内多地开展传染病全链条综合监测示范。
四、构建了跨部门耐药性监测网络,解析了微生物耐药机制,研发了耐药性消除方法。使用多种方法开展人、动物、环境中重要致病菌耐药监测和综合分析;解析大肠杆菌、沙门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多种耐药菌抗生素耐药机制,研发4种耐药性消除方法,为遏制微生物耐药提供了技术支撑。
五、探究了有效中药方剂对代表性传染病防治机理。以甲型流感为代表,构建了甲流感染全周期的多组学分子图谱,鉴定了病毒感染全程的特征性分子标志物群,确定了中医卫气营血辨证的“基因表达-代谢重编程"进展动态图谱,为我省提升重大传染病的防控能力和中医药解决方案提供了支撑。
六、该项目成果突出。获授权发明专利3件、已受理发明专利7件,牵头制定国家标准1项、参与制定团体标准1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论文61篇,成果应用于四川省多部门多地区疾病防控,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综上所述,专家评价委员会认为“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对”项目成果创新性突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评价服务体系:
本次评价采用由成都博智睿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科技成果评价服务联盟、四川省科技厅等团队研究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含理论方法、分类评价指标、大数据分析架构、服务规范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