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回到主页

老年失能关键技术体系建立及数字医养场景应用

项目名称:老年失能关键技术体系建立及数字医养场景应用

完成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四川宜蓓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水平

综合得分:95.15分

评审专家:陈可冀(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王建业(北京医院)、张存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郑松柏(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林展翼(广东省人民医院)、杨云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在此成果中,该单位围绕老年失能防治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四个关键因子:早期预警和一级干预、评估标准及二级与三级干预、精准防控全生命周期管理数字产品及精准防控示范场景建设,创建失能“微观研究-系统分析-精准诊治-整体解决方案”开展系统临床研究与应用转化,成果改变了我国老年医学失能精准防控关键技术体系及数字产品应用空白现状,对促进老年医学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主要创新点如下:

1.该成果面临失能的发病机制不清、评估与诊断手段欠缺、干预技术不足等关键技术难题,通过建立大样本的老年人群队列,开展基础前沿研究,建立老年失能精准防控关键技术体系,研发数字化产品在智慧医养数字化社区、数字化机构、数字化医院三大场景应用。发布了24项标准、共识、规范为我国老年失能体系建设提供大量数据、方案、技术支撑,改变了我国老年医学失能精准防控关键技术体系及数字产品应用的现状;

2.该成果结合中国老人的日常生活方式、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建立适合中国老人的肌少症预测模型,经检验,模型结果显示预测效能高达为0.87,验证接近0.7,可行性好,为中国老年失能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预测工具;并建立ACE单元医疗模式将老年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下降4天,失能率下降40%,有效降低住院费用,有效缓解国家财政巨大压力;

3.该成果首创失能早期预警、评估和干预技术体系,显著减轻失能人群经济、社会负担;自主研发失能精准防控全生命周期数字产品,创新构建失能精准防控“9073”示范应用体系;首创老年失能前肌少症机制理论,创新研发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基因治疗肌少症技术;

4.该成果支撑失能长期照护保险实施,目前参保人员共计1789.39万人,切实提高基层评估员收入待遇水平;全面覆盖成都市23个区(市)县,发展培育定点护理机构206家,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超2900个,间接拉动养老服务产业就业7.8万余人,切实提升社会满意度和失能老人生命质量,获四川省医保局、成都市医保局致谢肯定;培训方面获批成都市长期照护保险失能评定标准、师资培训基地,牵头成立网络联盟(共计272家),线上培训平台覆盖31个省1872家单位,累计注册学员58392人;

 

综上所述,评审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在老年失能领域的同类技术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评价服务体系:

本次评价采用由成都博智睿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科技成果评价服务联盟、四川省科技厅等团队研究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含理论方法、分类评价指标、大数据分析架构、服务规范等内容。

Section image

 

上一篇
基于“脉胀”理论的中医药防治高血压血管病变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
基于自研虚拟化和承载协议优化的算力设施体系建设及应用推广
 回到主页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