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基于“脉胀”理论的中医药防治高血压血管病变关键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水平
综合得分:91.25分
评审专家:张雪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辉(成都大学基础医学院)、张彭跃(云南中医药大学)、张云飞(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赵中亭(甘肃中医药大学)、许必芳(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刘凌(八一骨科医院)
在此成果中,该单位通过文献数据挖掘、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等研究方法,基于中医“脉胀”理论,采用限盐活血综合疗法、针刺疗法、中医传统运动等中医药关键技术,开展原发性高血压血管病变防治的理论探讨、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丰富了“高盐-血瘀-脉胀(高血压)”关联理论,提出了限盐活血法可有效防治高盐导致的高血压血管病变,阐明了电针阳明经穴防治原发性高血压及其血管病变的分子机制,探索了中医传统运动防治高血压血管病变疗效及作用机制,最终阐释了中医药关键技术综合防治作用多途径、多层次的科学内涵,为优化防治原发性高血压血管病变的临床方案提供了高质量证据。
主要创新点如下:
1、该成果以中医“脉胀”理论为指导,在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高血压血管病变方向开展创新型探索,应用限盐活血综合疗法、针刺疗法、传统运动等中医药关键技术,开展原发性高血压血管病变防治的理论探讨、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成果丰富了“高盐-血瘀-脉胀(高血压)”关联理论,提出了限盐活血综合疗法可有效防治高盐导致高血压血管病变,阐明了电针阳明经穴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的分子机制,探索了中医传统运动可有效防治高血压血管病变,最终阐释了中医药关键技术综合防治作用多途径、多层次的科学内涵。
2、该成果厘清了高盐致瘀中医机理,揭示了高盐导致脉胀(高血压)的现代分子机制;以丹参、生山植活血药为载体,证实了限盐活血综合疗法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调节血压,并应用表观遗传DNA甲基化分析筛选PI3K-Akt,MAPK,Hippo信号是其发挥治疗功效的关键通路;阐明了电针阳明经穴降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揭示了电针阳明经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血管重构机制;探索了六字诀、太极拳传统运动防治高血压血管病变疗效及作用机制,可作为中老年人高血压防治的重要非药物干预方式之一,该研究具有较大临床实践价值。
3、该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66余篇,自2019年开始在大英县中医院、江油市第五人民医院、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科学城医院、眉山市中医医院、成都市金沙医院、屏山县中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临床中应用情况良好,累计服务对象超2万名,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血管病变,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通过本成果的应用节约了医院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评审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血管病变领域的同类技术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评价服务体系:
本次评价采用由成都博智睿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科技成果评价服务联盟、四川省科技厅等团队研究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含理论方法、分类评价指标、大数据分析架构、服务规范等内容。
